来源:
阅读:
发表时间:2025-03-21
3月11日,中国美术学院召开2025年就业工作推进会,总结2024届毕业生就业工作,谋划2025年就业工作。
校党委书记金一斌、党委副书记傅巧玲、副院长曹晓阳出席会议并讲话。会议邀请了浙江省教育发展中心学生就业部主任朱伟君、余杭区委组织部人才办人才综合科科长周晓英、西湖区艺创小镇管委会副主任杨均均、浙江花果山文化传媒有限公司联合创始人陈淑君等政府、园区、企业代表进行交流发言。相关职能和教学单位负责人、就业联络员参加了会议,会议由傅巧玲副书记主持。
会议深入传达并贯彻了各级政府关于促进高校毕业生就业创业的决策部署,深入讨论了关于进一步加强学科竞赛和创新创业的相关文件,并研究了推进2025届毕业生高质量充分就业的政策措施。
金一斌在总结讲话中肯定了2024届毕业生就业工作所取得的成绩,分析了当前就业工作面临的机遇和挑战。金一斌指出,就业是家事,更是国事,全校上下要统一思想、凝聚共识。就业工作是“双一流”高校建设的重要指标,需“强化责任、拓展渠道”,切实履行校院两级“就业一把手”工程,稳步提升本科毕业生升学率。要强化校院两级协同机制,明确各教学单位、职能部门责任,形成全员参与的就创工作格局。要以树立就业意识于培养全过程,在提升夯实就业基础上,“本科生高质量升学和深造,研究生高质量就业”为工作目标。要持续访企拓岗扩大行业伙伴圈,组织好学生积极备战实习实训、学科竞赛、职业规划大赛,深化创新创业教育实践,用好创业学院等平台,打造艺术院校“双创教育”范例,确保2025届毕业生就业水平稳中有进、稳中提质。
傅巧玲指出,就业工作需提前部署,要落实“一把手”工程,层层压实责任,确保工作任务落到实处,形成“一院一策”的工作格局。要充分利用校友和合作企业等资源优势,扩大行业伙伴圈,深入访企拓岗。要紧紧围绕国家重大战略,聚力文化传承和文化出海,形成文化产业创新转化格局,科学精准施策,共同促进高质量充分就业。
曹晓阳指出,就业工作要在形成共识的基础上精准把握,实施“分阶段精准育人”。就业创业教育应贯穿学生培养全过程:低年级阶段应注重职业引导,帮助学生树立职业愿景,同时推进课程重塑,融入社会需求与工具技能更新,强化沟通能力培养以适应未来职业发展需求;大三、大四阶段则强化实习实训,对接社会、行业和产业,建立校企联合培养机制,引导学生对接社会。通过学科竞赛、实习实训赋能就业,共同发力,提升学生实践能力和创新精神。
朱伟君从全省高校就业工作总体要求的角度出发,强调将就业服务深度融入“高质量充分就业”国家战略框架,构建“培养供给-服务生态-监测评价”的闭环体系,破解艺术类院校培养目标与社会就业需求的结构性矛盾,驱动艺术人才与国家战略需求的同频共振。她提出资源生态重构,以“校园招聘会+产教融合”为枢纽,整合政府、头部企业、校友网络等多维资源,构建“政-校-企-社”协同的创意人才输送通道。同时,价值导向需重构,从“单一就业率考核”转向“终身职业发展追踪”,建立覆盖艺术生全职业周期的数据模型,将就业质量纳入高校办学水平评估体系,实现艺术创作高度与民生需求的双向赋能。
余杭区人才办详细介绍了人才引进政策,余杭区依托“三大文化底蕴+四大科创平台”优势,推动“文化+科技”融合,打造全域创新策源地,以“顶尖资源+社交生态”赋能人才发展。
西湖区艺创小镇介绍了其创业政策,包括零成本创业空间、人才安居保障和创作专项补助三大精准扶持计划。小镇联合中国美术学院构建“政产学研”服务平台矩阵,重点布局元宇宙、数字影视、工业设计三大赛道,致力于打造全国首个艺术科技融合示范基地。
作为2016届毕业生创业企业创始人,陈淑君向母校的老师分享了创业经历。企业已培养4000名专业人才,通过与腾讯、暴雪等企业合作,出品了《哪吒》、《青蛇》等一批优秀作品,并计划2025年在浙江省将产教融合培养规模扩展至1000人次。
会上,学工部通报了2024届毕业生就业整体情况和2025届毕业生就业工作要求,深入分析了当前毕业生就业面临的形势和任务,全校凝聚共识,合力推进,为全力促进和确保2025届毕业生高质量充分就业以及校党委就业工作和学科竞赛的指标任务。社会合作处从中国美术学院国家大学科技园建设的角度,阐述了通过双向联动机制推动二级学院与科技园深度合作,优化重组布局,整合资源,吸引更多师生创业项目入驻,进一步塑造长三角科艺产业高地。创新设计学院、艺术人文学院、动画与游戏学院、手工艺术学院等四个教学单位的老师,分别介绍了推进毕业生就业的举措、经验和目标。
本次会议在2025届毕业生就业的关键时期召开,为全校进一步统一了思想,明确了目标。下一步,学校将积极打造招培就一体化的育人体系,构建覆盖职业发展全周期的质量追踪体系,让艺术人才既能在创作上攀登高峰,又能紧密扎根时代需求,为文化强国战略贡献磅礴的国美力量。